正常情況下,我們人眼睛的眼珠和眼白是“黑白分明”的,但有人的眼睛里卻長出了多余的贅肉,三角形的形狀跟昆蟲的翅膀十分相像,所以也叫作翼狀胬肉。
翼狀胬肉屬于一種結膜變性眼病,當胬肉過大時還可能引起角膜弧度發生變化而形成散光,嚴重時形成角膜疤痕,可造成視力受損。
眼里的“小翅膀”從何而來?
眼里的“小翅膀”,也就是翼狀胬肉,由結膜發生變性、肥厚、增生而形成。那么,結膜為什么會發生此變化呢?一般來說,除了自身因素外,翼狀胬肉的形成與結膜長期受到外界環境刺激也有關。
自身因素:眼睛局部的炎癥刺激,淚液分泌異常導致結膜、角膜局部干燥而引發局部組織增生,或者遺傳等自身因素可形成翼狀胬肉。
環境因素:眼睛長期受到紫外線照射,可造成結膜角膜細胞損壞,而使得細胞異常增生。因而一些農民、漁民、電焊工人或者其他戶外工作人員更容易患上翼狀胬肉。
自身因素我們自然是難以改變,但我們可以在戶外活動或者工作時,盡量做好眼部防護措施,比如戴上防紫外線的太陽鏡、電焊工人佩戴好防護面具等,來預防翼狀胬肉的產生。
而對于不幸得了翼狀胬肉的人來說,更想知道應該如何“處置”胬肉。希瑪眼科提醒,當發現眼睛長出異常“息肉”時,應及時前往醫院診治。
翼狀胬肉分靜止期與活動期,應對方法也不一樣
至于要怎么應對翼狀胬肉,需要先區分它屬于靜止期還是活動期。一般來說,靜止期的翼狀胬肉比較穩定,由于病變的組織相對比較薄,也未造成角膜混濁,對視力幾乎不造成影響。所以,如果靜止期的胬肉小于3mm,可不用治療,如果眼睛有輕微不舒服可在專業眼科醫生指導下使用眼藥水緩解。
但活動期的翼狀胬肉,病變組織會不斷發生增厚、充血,頭部隆起時還會影響角膜組織,造成角膜混濁。這個時候,不僅會出現眼紅、有異物感等不適癥狀,還可能因胬肉過大而阻擋視線,甚至形成角膜疤痕,對視力造成嚴重影響。
因此,翼狀胬肉進入活動期或者大于等于3mm,對視力也造成影響時,就需要考慮采取手術治療了。
治療:單純切除胬肉易復發,可采取聯合治療方式
手術治療翼狀胬肉主要有胬肉單純切除和聯合治療兩種方式。單純切除胬肉也就是直接將發生病變的組織切除,雖然這種手術方法操作簡單,但術后復發的可能性很大,常常令病人不堪其擾。
上海眼科,主要采取聯合治療的方式治療翼狀胬肉,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,聯合治療也有兩種方案:
1. 切除胬肉聯合抗代謝藥物治療:在切除胬肉的同時,使用抗代謝藥物來預防瘢痕組織增生,有助于降低復發的可能性。
2. 切除胬肉聯合自體結膜移植術:對于生長較快、體積大且充血肥厚的胬肉,由于在切除胬肉之后結膜缺失較多,就需要進行自身結膜移植。移植了健康的結膜之后,不僅可以修復暴露的鞏膜區域,還有利于減少胬肉復發的機會。
不過,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,即使采取了聯合治療的方式,也只是降低了復發的可能性。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,比如適當使用人工淚液避免眼睛干燥、在戶外活動時應戴上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避免太陽直射眼睛,這些都有利于預防胬肉復發。 》》》立即咨詢客服